35
煞有介事地过了这个生日,比以前的许许多多个生日都要郑重。
带上写着“长生不老”的寿桃蛋糕在海底捞边唱边跳。
恍恍惚惚,就这样一路走到了人生过半的,35岁。
至少得活到70岁吧,不然读这么多年书,交这么多年社保,多亏啊。
旅程
疫情的阴影逐渐散去,父母尚未完全老去,孩子也开始能体会出行的乐趣,我决定展开一场旅程。
一定要是以前未曾尝试过的,有一点挑战的,也算是献给35岁自己的生日礼物。
送车去做个SPA,加满燃油,再购置一些长途跋涉需要的物品,就这么出发吧。
山中的雾气和天际的彩云会指引这两千公里的旅程。
在遥远的南方,老人可以在躺椅上吹风,孩子可以冲浪堆沙堡,我可以忘记时间的流淌。
人格
十多年前,占星学的风头还在心理学之上,对自我性格的探索,比起现在如日中天MBTI,更流行用星座来描述。
除了人人皆知的十二星座,还可以使用更复杂的星盘描述。
简单来说,星盘,就是人出生的那一刻,从出生地望向宇宙,太阳系九大行星在黄道十二宫的投射位置。不同的行星司掌人生不同的领域,十二宫则代表着不同的特质。
看似机妙很有道理,却不想人的一生在出生那刻起就被宇宙定格。
35岁以后,上升星座会逐渐成为外在性格的主导。
至少,35岁是人生的分水岭,人是持续不断变化的,这两点可以确定。
MBTI则是一种依据现实和主观的分类法,毫无疑问,有其科学根据。
受职业的影响,从10年前的INFP到如今的INTP/INTJ,我能清楚感知到这种变化和各个维度对自身的精准描述。
自知的好处在于,我不用再为不喜社交而烦恼了,可以沉浸在抽象的世界中,用逻辑去丈量,随心所欲。
人生
20多岁时,我曾陷入虚无主义。
如果都得随波逐流,那认知自我的意思是什么?
如果终点都是死亡,那人生努力的意义是什么?
35岁的我,终于可以正面回答自己。
认知自我是为了爱上自我;
人生的意义有且仅有好好活着。
像西西弗斯一样。